您的位置: > 理论研究 >

西藏:各民族为祖国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抢庄牛牛游戏棋牌

作者: 孙开远发布时间: 2018-09-26 09:18:25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打印
t
t-

滚滚长江、滔滔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

巍巍昆仑、连绵雪山,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

作为多民族聚集区,在西藏这片离太阳最近的古老土地上,自古以来,就生活着藏、汉、回、门巴、珞巴、纳西等几十个民族。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在西藏这片世界上最为厚重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各民族为缔造统一的祖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我国“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中,西藏民族团结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犹如这片蓝天和土地一样高远、深厚。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以及“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以吴英杰同志为班长的自治区党委领导班子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大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全区300余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努力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区,形成了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生动局面。

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大家庭

今年9月,是全区第28个“民族团结月”。2012年,拉萨市立法,规定每年的9月17日是 “民族团结进步节”,在全区乃至全国各首府城市中率先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法治轨道,开启了民族团结工作法治化新局面。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拉萨市大街小巷都能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在全区首个民族团结创建和谐社区——河坝林社区里,藏族、汉族、回族、维吾尔族、撒拉族、朝鲜族、白族等多个民族的居民群众齐聚一堂,共叙友谊、共话发展。

商业气息浓厚的河坝林吸引了各民族商人,群贤毕至、商贾云集。多年来,居住在河坝林的9个不同民族群众在这里平等相处、交往交流交融,就像一个百花争艳的大家庭。

实现各民族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是巩固民族团结的基础。一直以来,自治区人大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从地方立法层面上尊重和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相继制定、修改、批准地方性法规61件,深入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同时还制定了一些变通规定或补充执行办法。例如,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藏民族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法定节假日。截至2017年底,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了297部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对多项全国性法律制定了结合西藏特点的实施办法,内容涉及民族政策、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语言文字、人民司法、医疗卫生、文物保护、环境保护以及维护稳定、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82.35%,全国政协委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85.71%,通过平等参与国家政治活动,切实保障了全区各民族的民主权利。我区还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设立9个民族自治乡,其中门巴民族乡5个、珞巴民族乡3个、纳西民族乡1个,切实维护了人口较少民族权益,各民族都能够充分享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除此之外,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区不断加大民族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不断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石榴,中国传统文化视为吉祥物,恰如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多民族特色。石榴果成熟后,多室多子,籽粒饱满,颗颗相抱。在西藏,各民族之间就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

山南市贡嘎县甲竹林镇朗杰林社区有298户、842名群众,其中有24户是藏汉结合家庭。这24户家庭与社区居民就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和谐相处。

李仕荣家是这24户藏汉结合家庭的其中一户。12年前,李仕荣到了达娃央宗家,成为上门女婿。他有一手建筑手艺,使这个普通藏族家庭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脱贫致富。夫妻二人一起抚养着可爱的女儿,赡养着年迈的老母亲,生活其乐融融。

平等之树开出了幸福之花。从最南端的喜马拉雅深处,到最北端的唐古拉脚下,从最西端的班公湖边,到最东端的藏东大峡谷中,民族团结的故事每天都在这块世界上最为厚重的土地上发生着。

在西藏,民族团结和谐的社会局面的取得,除了历史文化原因,更离不开自治区党委、政府长期以来以各种形式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所作的努力:

——开展“五观两论”和民族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开展理想信念、反分裂斗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开展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法制宣传与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全面提高党员干部、各族群众、青少年学生、寺庙僧尼等群体的法治意识。

——对各级党政干部进行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育,对各族群众进行“三个离不开”思想教育,对宗教界人士进行爱国守法教育,对全社会进行“五个认同”教育,不断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思想基础。

据统计,近年来我区共申报命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9家、“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6处,命名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10家。其中,拉萨市2016年成功争创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共表彰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651个、模范个人998名;有22个单位和31名个人荣获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如今,“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这句话,早已刻进各族群众内心,并化作主动维护民族团结的实际行动。

兄弟同心共享发展繁荣成果

2017年10月,上海,乌镇戏剧节,高亢悠远的曲调引发游客围观,啧啧称叹,惊艳不已。这声音来自青藏高原,是被称为“藏族文化活化石”的藏戏。

藏戏迄今有600多年历史,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对于藏区以外地区来讲,她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在乌镇戏剧节亮相的是来自日喀则市昂仁县的日吾其迥巴藏戏。此次亮相的表演队有30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农牧民。

为让藏戏这颗“高原遗珠”为更多世人所了解、关注,上海援藏干部、日喀则市委外宣办副主任田冰与藏戏表演团体反复讨论,与乌镇戏剧节主办方积极沟通,使得藏戏在享有“先锋”著称的乌镇戏剧节亮相。

维护民族团结,为的是实现各民族携手共同建成小康社会,为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区各兄弟民族和谐共处,携手共进的大好局面,靠的是党中央的亲切关怀,靠的是各项优惠政策的深入持久实施。

自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全国支援西藏以来,一批批援藏干部和一批批进藏工作、经商、务工人员一起,为促进各民族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思路的开阔,为促进西藏各民族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作出贡献。

要坚持把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贯穿到推动共同致富、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有力实践中,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坚定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正确处理“十三对关系”,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不断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进步。

——先后出台6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策规章,深入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如今的青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水、气、声、土壤、辐射及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良好,西藏至今仍是全国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建设以“净土”为拳头品牌的特色产业,加速打造国家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以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为抓手,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引导各族群众直接参与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少数民族发展扶持政策,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惠民富民政策和利寺惠僧政策,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为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基础;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圆满完成农牧民安居工程,深入推进“4·25”灾后重建,不断凝聚人心、夯实基础。

——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优先发展教育,推动创业就业,完善文化、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网络,在全国率先实现有意愿五保对象和孤儿集中供养,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

“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在西藏,当人们无法表达内心感动,就会不约而同唱起这首歌。

是啊,正是有了各族人民在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和睦相处,和谐相容,才创造出了西藏美好的今天,也正在创造着西藏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责编: 吴桃)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

网站地图